" Type="normal"SectionTitle="01" Type="normal"@@
韦恩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他只是过来看看情况,并没有赔礼认错的意思。
他说:“出了这样的事情,我真的很抱歉,实在是太倒霉了。”
他不太会说话,但是每句话都避重就轻,闪烁其词,仿佛害怕病房里装了窃听器似的。
保罗后来知道,韦恩的爸爸一直在门外的走廊里偷听。
显然,他事先嘱咐儿子,对受害人保罗客气点,要表示出歉意,但无论如何不能承认自己有错。
他们害怕会受到保罗或者保险公司的起诉,因此说话小心翼翼。
韦恩静静地待在床边,嘴唇上挂着一层汗珠,他在紧张地等待着一个信号。
而保罗希望韦恩从他眼前消失。
他说:“小伙子,你能来看我,我很高兴,可我现在头疼得厉害,我需要睡觉,所以再见吧。”
韦恩如释重负地离开了。
02
这段描写对肇事司机的心理刻画十分真实。
他既要努力诚恳地表现出歉意,让受害者对他产生好感,以免起诉他。
但是他又不能承认是自己的责任,以免承担更多的责任。
他说:“实在太倒霉了。”
这句话也许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反应,不仅仅指保罗被撞断腿截肢很倒霉,而且心底里可能觉得自己遇上这种事更倒霉。
也许还会责怪这个老头子骑车不长眼,害自己摊上交通事故,可能面临巨额赔偿。
现实中,有些肇事司机也会产生这种心理。
有人说,出现交通事故,司机最怕的是把人撞成了残疾,因为那意味着以后源源不断地经济付出。
他们甚至忘了那个最可怜的人是被撞伤的人。
人性就是自私和利己的,每个人都站在有利于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哪怕你伤害别人更多,却总在考虑自己受到的损失。
就像最近轰轰烈烈的武大图书馆事件,杨同学发起网暴、肆意伤害肖同学的时候,她是得意洋洋的,持续近两年,她毫无愧疚、悔改之心。
但是当网暴落到她身上时,她一刻也不能忍受,马上摆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态。
这就是典型的“我怎么伤害你都情有可原,但是你伤害我一点就罪不可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