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还能有什么喜讯,大过《流人》第五季开播?
对我来说,没有了。
《流人》(2025)
不过刚开播,现在就一集,也没太多好说,索性结合之前一起说下。
《流人》在苹果平台播出,不过它是血统严格的英剧,这没有疑问。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是,这部间谍惊悚剧的问世,对英剧自身的演进,有很大意义。
(下面会有一定剧透,不过实在没有什么好透的,情节就那么回事。)
本剧的设定建立在米克·埃伦同名原著小说上,Slough House被定义为一个官僚体系的炼狱,它是专为军情五处(MI5)犯错特工设立的失败间谍流放地。观众通过主角里弗·卡特赖特的视角,进入这个充满职业耻辱的世界。
第一季的核心情节围绕右翼组织「阿尔比恩之子」绑架巴基斯坦裔学生哈桑展开。然而,这起事件的真相远非表面所见,它实则是由军情五处二号人物戴安娜精心策划的一场伪旗行动,旨在诱捕极端分子。
《流人》(2022)
在人物关系层面,第一季确立了几个关键的信息。杰克逊·兰姆作为Slough House的主管,形象邋遢、言语刻薄,却在暗中保护着他的下属,展现出一种矛盾的领导风格。
里弗·卡特赖特则迫切地希望通过建功立业来洗刷耻辱,重返总部「公园」。
与此同时,办公室主管凯瑟琳以其沉静干练的形象示人,但内心深处仍被其前上司查尔斯之死的创伤所困扰。
第二季改编自原著小说《死亡雄狮》,剧情围绕着前苏联潜伏特工,以及一桩根植于冷战时期的阴谋展开。故事的导火索是退役特工迪基的离奇死亡,这逼迫兰姆重新面对自己尘封的过去。
这一季有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双线叙事结构,一边是里弗在偏远村庄的卧底调查,另一边则是明·哈珀与路易莎·盖伊为一位俄罗斯寡头提供安保服务。
故事的高潮却以明·哈珀的悲惨死亡告终,这一事件为后续剧集,特别是路易莎的角色发展,投下了沉重的阴影。
「往事并不如烟」可以很好地概括这部分主题。它将冷战时期那种不甚光彩的传统谍报技术,与现代军情五处的官僚政治和权力斗争,进行了鲜明对比。剧情的核心冲突并非简单的意识形态对决,而是源于深层的个人恩怨。
反派卡廷斯基的动机是为了报复兰姆在过去杀害双面间谍查尔斯。而兰姆采取行动的初衷,则是出于对已故同僚迪基的忠诚。
这种设定解构了对冷战间谍活动的浪漫化想象,揭示了所谓的「光辉岁月」同样充满了混乱与道德妥协。真正的危险并非源于旧意识形态的复苏,而是个人历史与怀旧情绪演化成致命的武器。
同时,一个贯穿全剧的潜在主题浮现出来:最危险的情报,往往是个人的历史。
第三季改编自小说《卧底虎》,将威胁的来源完全转向内部。故事的核心事件是凯瑟琳被一支旨在测试军情五处安保漏洞的「老虎部队」所绑架。
危机迫使Slough House的成员们必须潜入戒备森严的总部「公园」。这里批判了情报工作的私有化趋势,以及军情五处高层及其政治主子内政大臣之间不计后果的权力游戏。
而「流人」首次被塑造为一个步调虽不一致但目标统一的行动单位。故事在兰姆与凯瑟琳之间一场残酷的对峙中达到高潮,兰姆击碎了凯瑟琳对「事业」的幻想,直接导致了她的辞职。
看到这里,我的感受是从来没有谍战剧能把这样一个主题说得如此透彻:真正的反派就是官僚体系本身,是它的野心、保密文化和自我保护的本能。《流人》做到了。
「流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并非因为他们是比其他人更优秀的间谍,而是因为他们游离于这套自私自利的官僚逻辑之外,被一种更纯粹、更直接的同袍之谊所驱动。
第四季将叙事焦点转向一个极其个人化的故事,核心人物是里弗·卡特赖特。情节由他祖父大卫·卡特赖特日益恶化的痴呆症,以及家中发生的暴力事件所引爆。随着调查的深入,里弗被迫面对自己身世的真相,以及他从未谋面的父亲。
第四季也是最动人的一季。它对记忆、传承和身份的探索,超出了传统间谍故事的任务所限。作为军情五处旧时代象征的大卫·卡特赖特,正在逐渐失去心智,而伴随他记忆一同消逝的,是那些关乎过往的秘密。
里弗的旅程充满了深刻的幻灭感,他一直以来所追寻的英雄传奇,最终被证明建立在谎言和恐怖行径之上。
剧集的批判性,也从制度失灵被提升到对「代际原罪」的审视。家庭就和制度一样,会将腐败代代相传。当下的暴力冲突,是过往道德妥协的直接恶果。本季的反派并非随机的敌人,而是大卫·卡特赖特过去行为所催生的悲剧产物。
里弗的个人悲剧,成为整个国家悲剧的缩影。这个国家受到自身历史中那些未被救赎的罪恶的困扰。
然后是第五季。
第一集是以一场发生在伦敦郊区的群体枪击案开场,枪手的行为看似随机。然而当把这起事件置于激烈进行中的市长选举背景下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现任市长正面临着民粹主义右翼挑战者的竞争。而枪手是一名网络上非常激进的incel,同时也是右翼候选人的狂热支持者,而他的第一个受害者,恰好是现任市长的竞选志愿者。
这个情节设定,显然是取材于当今的现实了。
它直接触及了当代社会的核心焦虑:政治两极化、网络激进化,以及脱欧之后英国社会缺乏凝聚力。
这起枪击案不仅是情节的导火索,更是一个病态政治生态的症候。随后,枪手被一名隐藏的狙击手迅速灭口,这一情节自然呼应了历史上许多类似的阴谋论。
本集真正的重心,也包括了Slough House成员当下的心理状态。在目睹马库斯死亡后,雪莉正遭受着严重的PTSD,她对周遭环境高度警惕,情绪紧张,并迫切地希望兰姆能为她配枪以自卫。
里弗·卡特赖特则将对祖父和马库斯的悲痛转化为一种几乎无法抑制的怒火,行为举止充满了攻击性。
与此同时,路易莎选择休假以逃避无尽的创伤循环,她的缺席在团队内部留下了一个情感真空。
在这一集中,Slough House的形象不再仅仅是一个官僚体系的惩戒所,而更像一个集体创伤治疗室。
这里的成员不仅是失败者,更是幸存的伤者。他们的职业功能失调,如今已明显根植于深层的情感痛苦之中。
在我看来,《流人》最激进的创新之处,是它对英雄主义的重新定义。
它的核心论点是,在一个制度腐败、道德沦丧的世界里,英雄主义是边缘化和被遗忘者的专属领域。
「流人」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恰恰是因为他们一无所有,并被整个体系所低估。他们的胜利从不光鲜亮丽,而是充满了混乱、偶然,是顽强坚持的产物。
举几个例子,第一季中,在「公园」的计划彻底失败后,是Slough House的团队最终救出了哈桑。
第二季中,当专业人士被假情报引开时,是他们揭露了「蝉」计划的真相。
第三季中,他们更是对抗了一支由自己政府雇佣的私人军队并幸存下来。
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几乎完全由道德妥协构成的世界里。剧中不存在绝对善良的人。
兰姆虽然忠诚,但其手段残忍且善于操控;塔弗纳能力出众,却冷酷无情,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牺牲任何人;里弗心怀理想,却也自负鲁莽,时常弄巧成拙……
这种模糊性体现为很多具体的道德困境。
例如,兰姆在冷战时期奉命杀害了叛徒查尔斯·帕特纳,这是一个必要的「脏活」,却也成为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塔弗纳策划的哈桑绑架案,其目标或许情有可原,但其手段却无可辩驳地卑劣。
还有第四季中,里弗为了争取调查时间,不惜毁坏尸体面容,并伪造自己的死亡……剧集一直让观众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在谍报世界里,伦理的纯洁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无人能够负担的奢侈品。
有很多人认为,这部剧是约翰·勒卡雷精神的真正继承者。因为它延续了勒卡雷作品中对间谍活动心理代价的关注、对制度性背叛主题的探讨,以及对英国权力阶层的批判。
然而,《流人》又并非简单的模仿。它用一种更尖刻、更犬儒的幽默感,取代了勒卡雷式的忧郁和庄重,更贴合后9/11及后脱欧时代的精神气质。
为什么《流人》火遍全球,一言以蔽之,它是专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间谍故事,它诊断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定精神症候——对制度不信任、政治幻灭、政治极化、官僚系统的内耗。
同时,该剧又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奇特的慰藉。
它一方面验证了观众的普遍感受——我们的体制已经崩坏,且常常由一群自私的庸人所掌控,所以真正的敌人不再是某个外国势力或敌对的意识形态,而是我们体制内部悄然蔓延的犬儒主义、无能,和官僚惰性。
但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展示即使在这样一个破碎的系统内部,个体依然能够开辟出一方坚守正直与能力的狭小空间,从而提供了一种宣泄式的满足感。
「流人」拒绝放弃,他们在鄙夷中坚守着对彼此的忠诚,这种姿态本身就提供了一种微小但强有力的希望。
剧中的英雄不是超人,而是幸存者。
在一个对制度已然丧失信心的时代,他们那种顽固的、毫无光彩的幸存,就是一种最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