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波特曼演角色,从不是 “装装样子”—— 她会扎进角色里,用满格的张力让每个人物都像从现实里走出来的。从《这个杀手不太冷》里让人记一辈子的小女孩,到《V 字仇杀队》里敢拼敢闯的形象,她一直是导演心里演 “聪明角色” 的首选。而 2010 年的《黑天鹅》,彻底把她的演艺路推到了新高度。她演的妮娜,那个被野心和双重人格压垮的芭蕾舞演员,不光拿了奥斯卡,更成了她的 “代表作天花板”,让她稳稳站在当今最敢挑战的女演员行列里。
其实在《黑天鹅》之前,波特曼的作品单已经够亮眼,但这部电影像给她开了扇新门 —— 她开始接更复杂的角色,一次次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之后这些年,她既演电影,也当导演、做制片人,每部作品都在让观众 “没想到”。
下面这 10 部,就是她在《黑天鹅》之后最值得看的片子。
《圣杯骑士》(2015)
泰伦斯・马力克自编自导的这部片,讲的是克里斯蒂安・贝尔演的里克,一个没了方向的好莱坞编剧,在洛杉矶瞎晃,想找人生的意义。片子按塔罗牌分了 10 个松散的章节,记着里克遇到的不同女人和旧识,每段关系都是一个情感岔路口。
爱到碎掉的模样
娜塔莉・波特曼演的伊丽莎白,是个已婚女人,和里克爱得热烈,最后却落得悲剧收场。她的章节叫 “死神”,是全片最让人揪心的一段。这段感情短却贴得近,偏偏满是毁灭感,波特曼演得照样亮眼。虽然《圣杯骑士》口碑褒贬不一,但马力克标志性的梦幻画面和像诗一样的旁白,让片子特别有个人风格。
《歌声不绝》(2017)
还是马力克的作品,《歌声不绝》以奥斯汀独立音乐圈为背景,绕着音乐人、制作人之间的三角恋转,讲的是渴望和救赎的事。波特曼演的朗达,以前是幼儿园老师,后来被迈克尔・法斯宾德演的唱片制作人库克吸引 —— 这人控制欲超强。两人在一起后,感情慢慢变味,婚姻里全是被忽略的情绪和不管不顾的放纵。
从光里跌进黑暗的角色
波特曼把朗达的变化演得又真实又乱:一开始满是希望,纯纯的,慢慢一步步滑向悲剧,最后因为没法调和自己的想法和丈夫的享乐生活,选择结束生命。片子虽然让影评人吵个不停,但在瑞安・高斯林、鲁妮・玛拉这些大明星里,波特曼的表演凭着清晰的情绪表达,硬是突出重围。
《寻秘不老泉》(2025)
这部环球冒险劫案片里,波特曼演博物馆馆长夏洛特・普渡,被关系疏远的弟弟卢克(约翰・卡拉辛斯基 饰)硬拽进一场高风险任务。俩人得靠六幅被盗画作里的线索,找传说中的 “青春之泉”,同时还得躲着对手寻宝的、秘密社团和国际刑警的追捕。
又爽又暖的冒险
盖・里奇的这部新作口碑两极,但实拍特技很受好评,上了 Apple TV + 后很快就火了。整部片全靠波特曼撑着 —— 她演得又有趣又软,却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她和卡拉辛斯基的姐弟互动透着温情,跟多姆纳尔・格里森演的反派卡弗对戏时,又满是张力。这种又矛盾又鲜活的感觉,正是大家喜欢她的原因。
《不求回报》(2011)
《黑天鹅》刚过没多久,波特曼就和艾什顿・库彻合作,演了伊万・雷特曼导的爱情喜剧《不求回报》。她演艾玛,库彻演亚当,俩人是老相识,长大重逢后一时冲动,决定搞段 “纯肉体关系”—— 不谈恋爱、不抱期待、不做承诺,就只维持性关系。结果嘛,想想也知道会跑偏。
把现代爱情讲得新鲜
波特曼演的艾玛是个忙得脚不沾地的医生,一开始非要保持关系的 “随意感”,可等她的感情防线塌了,俩人闹分手、搞出几次浪漫乌龙,最后在她姐姐的婚礼上才真正和解。从类型片来说,这部不算多惊艳,但对波特曼是次新鲜尝试 —— 她平时多演正剧角色,这次演个 “对感情慢半拍、聪明又嘴快还幽默” 的年轻姑娘,特别有意思。
《爱与黑暗的故事》(2015)
故事发生在英国统治快结束、以色列刚要建国的时候,地点在耶路撒冷,改编自阿莫斯・奥兹的回忆录,讲的是少年阿莫斯在动荡、战争、搞不清自己是谁,还有妈妈心理问题的影响下长大的事。波特曼演阿莫斯的妈妈法尼亚,一个有文化却天天不开心的女人,她心里的世界和战后的生活完全对不上。
又导又演的诗意之作
《爱与黑暗的故事》也是波特曼第一次当导演。这是个很私人的故事,她拍得很克制,演法尼亚时,把心里的苦全揉进了表演里。片子里她几乎全程说希伯来语,既添了真实感,也能把角色的梦想和绝望好好传给阿莫斯。虽然电影票房一般,但在戛纳和多伦多电影节上拿了好评,是她《黑天鹅》之后的一大亮点。
《雷神》(2011)
漫威这部 “天上地下串着来” 的起源电影,是肯尼思・布拉纳导的。骄傲的北欧雷神托尔(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饰)因为又跟冰霜巨人开战,被赶出阿斯加德,贬到地球。没了力量也没了雷神之锤的他,掉在新墨西哥州,被天体物理学家简・福斯特(波特曼 饰)捡到。在简的影响下,托尔学会了谦虚,重新证明自己配得上雷神的身份。
中和雷神傲气的关键人
在布拉纳的镜头下,《雷神》既有莎士比亚式的戏剧冲突,又有漫画里的酷炫画面。虽然故事核心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的雷神和汤姆・希德勒斯顿演的反派洛基,但波特曼演的简・福斯特,给超级英雄片加了温温和智慧。她把片子的调子平衡得刚好,这个角色也让她正式加入漫威宇宙,后面的作品里还跟着成长了。
《光之声》(2018)
《光之声》一开头,少女塞莱斯特在校园枪击案里身心都受了伤,她在纪念活动上唱歌,没想到一夜成名。到了 2017 年,成年后的塞莱斯特(波特曼 饰)变得暴躁又爱发火,被名气磨没了初心,既要准备复出演出,还得应付吸毒搞出来的崩溃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 尤其是跟女儿阿尔贝廷的关系。
拆穿 “人造明星” 的里子
娜塔莉・波特曼从片子中间开始演成年塞莱斯特,这个角色又无礼又带着伤,还满是不安。她一点不藏着这些矛盾,餐厅里发火、演唱会后台恐慌的戏,都特别有冲击力。她的口音、动作和不稳定的情绪,再加上布雷迪・科贝特的剧本和威廉・达福的旁白,让这部片值得一看。
《湮灭》(2018)
这部高概念科幻惊悚片,主角是生物学家兼前士兵莉娜(波特曼 饰),她加入一支全是女性的探险队,进了个叫 “闪光” 的神秘地方 —— 这里的 DNA 会乱变,根本没法预测。探险队在里面遇到各种杂交生物:长着鲨鱼牙的鳄鱼、能学人说话的熊、像人的植物,莉娜还找到了丈夫凯恩(上一支探险队唯一活下来的人)的影像。
琢磨 “活着意义” 的科幻神作
亚历克斯・加兰导的《湮灭》,是最让人着迷又摸不透的科幻片之一,惊艳的特效和飘乎乎的配乐更添了味。波特曼演的莉娜,不只是个科学家,更是个背着伤心事、心里有愧,想找人生意义的女人。片子最后在灯塔那段,莉娜跟没脸的分身对峙,没台词却全是戏,到现在都让人忘不了。
《五月十二月》(2023)
《五月十二月》里,波特曼演知名女演员伊丽莎白・贝里,她去萨凡纳,为要演的电影做准备 —— 电影原型是格蕾西(朱丽安・摩尔 饰),这个女人因为跟 13 岁男孩(现在是她丈夫乔)的关系,以前闹得满城风雨。伊丽莎白慢慢融进他们的生活,采访格蕾西、重演她的过去,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分不清 “演戏” 和 “真的”。
把 “表演” 扒得透透的
托德・海因斯用细腻又模糊的视角导这部片,《五月十二月》作为人物研究片,不给简单答案,也不随便评判,而是靠有挑衅感的场景,慢慢攒起不安的感觉。片子的核心是波特曼演的伊丽莎白,她的好奇心慢慢变成控制欲 —— 她不光代入角色,还慢慢学了朱丽安・摩尔演的格蕾西那种病态的样子,这种表演特别勾人。
《第一夫人》(2016)
故事设在肯尼迪遇刺后的几天,盯着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 —— 她既要扛住伤心,还得保住丈夫的名声和自己的公众形象。片子里插着闪回:她带媒体逛白宫、肯尼迪遇刺的事、她跟记者和神父聊天。我们能看到她策划葬礼、护着孩子、把丈夫塑造成传奇的样子。
藏着悲伤的私人肖像
帕布罗・拉雷恩的这部传记片,拍的是一个女人在人生最黑的时刻,被推到全国人眼前的样子,而波特曼绝对是演杰奎琳的不二人选。这是她演艺生涯里特别有突破的表演:她表面优雅镇定,心里却乱成一团,精准抓住了角色的魂。片子拿了影评人一堆好评,还获了三项奥斯卡提名,波特曼也入围了最佳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