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电影 《生还》:导演高群书“十年饮冰,热血难凉”

《生还》:导演高群书“十年饮冰,热血难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电影《生还》即将于9月3日全国公映。8月28日,该片在北京中影国际影城党史馆影院举行首映礼。导演高群书携一众演员邵正一、周思羽、彭禺厶、周云鹏、徐励、邱健、徐雅惠等全员亮相映后,畅谈此次的拍摄感悟。


电影海报

《生还》以纪实风格再现1938年到1945年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被服厂女兵,伤兵医院伤兵组成的留守团,在主力部队西征后坚持在老游击区牵制敌人主力,于重重围剿中最终突围,进入苏联整训,整编为抗联第88教导旅打回东北的真实故事。全片通过12岁女战士李童的视角,塑造了耿团长、裴大姐、白连长、金玉希、李亦奇等一批普通抗联男女战士在突围中拼死互相保护,牺牲、被俘、最终生还的残酷历程。

据介绍,《生还》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呈现了抗联后期从突围到整编为教导旅,再到打回东北的全过程。影片改编自《风雪征程——东北抗日联军战士李敏回忆录(1924-1949)》。


书封照

李敏女士的父兄都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她本人更是在7岁时就加入列宁主义儿童团,12岁正式参军成为一名抗联战士,并一直跟随部队战斗至新中国成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李敏也是倡导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写进中小学生历史教材的主要呼吁者,并在生前(2017年)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电影剧照

《生还》是高群书导演继《东京审判》(2006年)、《风声》(2009年)、《刀尖》(2023年)后,第四度涉及抗战反法西斯类电影题材。他多次表示电影中“白山黑水间日与夜的抗争”不是虚构的史诗,而是铁血铸成的历史记忆,“我们这次以纪实手法打捞被遗忘的历史,正是因为这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原乡”,“这部电影是献给不屈的东北人民的”。

首映礼现场,高群书向现场观众挨个介绍了身旁每一位演员,“这部的电影质量如何,相信大家看完后心里都有一杆秤,我就重点说说我们的演员。”


首映礼现场

“片中饰演李童的演员,是来自南京的邵正一。她今年正好也是12岁,是一位小拳击手,擅长格斗散打,从8岁开始,每天都坚持十公里以上的长跑——演好这个角色需要良好的体能保障,我们从北到南选角花了很长时间,现在十二三岁的小孩子都长得太高了(笑),不像那个年代的人。直到我看到邵正一的照片,梳着个‘冲天辫’,满脸的桀骜不驯。当时我就说,就是她了!”高群书回忆道,“剩下的大部分演员,都是刚毕业不久或仍在校读书的大学生,除了东北二人转演员周云鹏,他这次饰演了一位特别悲壮的人物,马司务长。”


电影剧照 纵向中间者为邵正一饰演的抗联小战士李童

映后互动环节,开上世纪90年代纪实警匪电视剧先河、《9.18大案纪实》的导演陈胜利表示:“今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影视作品我看了不少、审了不少,但这部《生还》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悲惨遭遇,更展现了我们不屈不挠的伟大抗争。群书导演这次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用纪实风格不煽情地呈现了一场场的战斗、一段段的生活,让我们对抗联的前辈们肃然起敬。”

编剧宋方金在发言时表示,历数高群书导演所有的电影作品,“拍的都是中国故事”。“从当年明知不挣钱还要坚持拍出来的《东京审判》到现在,他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可谓‘十年饮冰,热血难凉’。对于这部《生还》,它绝不是一部‘小片’——当年有人牺牲,才有人生还;当年有人生还,当下才有人生活。传承抗联精神,走向美好明天。”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吴京口碑扑街,不是因为民众觉醒,而是因为风向!
下一篇
《里斯本丸沉没》9月6日特别加映,南都曾专访该片导演方励

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